上周工作之余,我花一周时间重新看年版的《水浒传》,感慨良多。这是我次看《水浒传》,十几岁看的时候因为不懂历史完全没有看懂,印象中只有武松打虎、武大郎和潘金莲。十多年后,当我充分了解宋朝那段历史,也明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我对这部剧有了新的深刻认识。
《水浒传》根据明代施耐庵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宋朝宋徽宗时期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官府腐败、贪官污吏陷害忠良,民不聊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被官府逼得无路可走,被迫奋起反抗,最终条好汉聚义梁山泊,最终宋江对朝廷的投降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后走向。
在看这部剧时,我感觉到没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全程下来我的心情都是纠结、矛盾,甚至愤怒的。朝廷的腐朽、昏庸让我想说脏话,众多好汉们被迫逼上梁山让我深切感知身处社会的无奈。纵观这部剧,让我最心生怜悯和心疼的是林冲,我为他上梁山前的隐忍哭笑不得,为他叫屈,又为他上梁山后仇人就在眼前却不能杀掉而感到憋屈。网上很多人说林冲的性格太懦弱了,早就改反了,他的一味退让导致他的命运悲剧。虽说我不能完全赞同,但林冲是我喜欢的好汉,也是最心疼的。
豹子头林冲是京都八十万禁军教头,社会地位不算低,有一个和睦的小康之家,如果没有变故,我相信林冲就会这样幸福地活下去。然而,林冲“时运不济”,因其妻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被陷害,最后只能在柴进的推荐下上了梁山。但梁山寨主伦不能容,心中郁闷。在吴用的诱使下,林冲火并伦,尊晁盖为寨主。梁山泊排座次时,为马军五虎将中排名,为梁山打了许多胜仗。
以下与林冲相关的几件事都让我记忆犹新,每一部分都心声不忍,隔着屏幕想去揍伤害他的人,完全忘记了现实。
高俅把林冲发到开封府,本来想治他以死罪,幸而遇到了一个耿直不苟的孙孔目,在府尹面前陈说利害,才开脱了林冲的死罪,将他刺配到沧州去。然而,高俅和他的走狗们并不肯干休,他们买通解差董超、薛霸,企图在路上杀害林冲,到野猪林就要下手,多亏鲁智深预伏在林中,救了林冲的性命,总算安全到达了沧州牢城营,又由于柴进的人情,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林冲梦想着在这里逃灾避难,“天可怜见”,有朝一日还能够挣扎着回去,谁知统治者的魔爪并没有放松他。陆谦、富安又追踪而至,如果不是风雪压塌了草料场的草厅,林冲搬到山神庙内安身,就又险些被火烧死。到了此时,林冲是忍无可忍了,这才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手刃了仇人,造反上梁山去。
在这一段复杂的经历里,安分守己的林冲,最初始终是忍气吞声,不想背叛封建朝廷,尽管统治者的迫害一步一步地紧逼上来,他还总是退让,想从妥协中找到临时的避难所,以便于有“挣扎着回来”的希望。然而,林冲毕竟不是一个谄媚的小人,而是一个忍辱的正直的英雄。
在他的性格里,本来就交织着双重的矛盾,一方面是家庭和地位决定的忍辱妥协的性格。如上所说,林冲有一个温暖的家,在没有受害以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份丰衣足食的工作,可以维持小康的局面;而他又出生在一个枪棒教头的家庭,从衣钵上承受了枪棒教头的职位,从精神上也承继着这种与职位相联系的处世态度-不敢得罪上司,唯唯诺诺,委曲求全。
在《水浒》英雄形象的创造里,林冲的性格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他不是以一个性格的终结形态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他的性格在现实斗争的考验中不断地发展着。描写他的每一个情节,都显示着性格上的深刻变化,给读者留下了生动的印象。经过了斗争考验的林冲,最后把才能和生命一起都交给了农民革命。
他懂得了对于统治者只有反抗才是的出路。正是由于这是通过痛苦经历所获得的阶级觉悟,才使得林冲不能容忍伦这个排外的害群之马,在伦拒绝晁盖入伙的事件中,爆发了正义的愤怒,火并了伦。
他和吴用有一段对话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这时的林冲的英雄性格:“众豪杰休生见外之心,林冲自有分晓。小可只恐众豪杰生退去之意,特来早早说知。今日看他如何相待;若这厮语言有理,不似昨日,万事罢论;倘若这厮今朝有半句话参差,尽在林冲身上。”拿这种坚决果断的态度,和过去的林冲一一对高衙内调戏妻子怕事忍辱的情景,在刺配道上、沧州牢里那种忍受小人的惨状相对比,不难看出,经受了斗争考验的林冲的性格,已经有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从血泊和仇恨里挺身出来的林冲,最终是以一个完整的革命性格屹立在读者面前。他不仅在梁山义军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战争中最坚决和果敢,就是在大势所趋的妥协投降的局面里,他也是反对派中的一个。他不相信封建朝廷会真心招安他们。直到招安“诏书”下来时,他还针锋相对地警告宋江:“朝廷诏书,必寓哄瞒言语。”
像这样一个经历了风险走上革命道路的英雄,本来可以在革命中起更大的作用,而在妥协投降的结局里,却又成了统治者用来镇压其他义军的工具,最后是无声无息地瘫痪而死,终结了他一生的悲剧命运。
在《水浒传》英雄形象的创造里,林冲的性格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典型——通过斗争和考验走向革命,最后把自己无保留地融合在农民革命洪流里,这就是林冲所代表的一部分水浒英雄逼上梁山的典型道路。
林冲的一生令人感慨唏嘘,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第一、做人要敢于守住自己的底线。
很多人都认为林冲的弱点在于他胆小怕事,我认为他最致命的弱点并不是胆小怕事,如果他真的胆小怕事,在草料场怎么又敢杀了陆谦、富安等人?上了梁山怎么又敢火并伦?林冲骨子里并不会胆小怕事,是不敢守住自己的底线。林冲的灾难来得有点另类,因为自己老婆被上司的干儿子调戏,调戏完了还不够,还想据为己有。这本来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却被自己的上司父子俩俨然当作一件正经的大事来办,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林冲没有敢守住自己的底线。倘若高衙内当街调戏林冲的娘子,林冲上去就揍他个半死,或许高衙内不敢生出如此龌龊恶毒的想法。因为即便是高俅,也得找个“误入白虎堂”的由头才能陷害林冲。高俅也心知自己干儿子莫名霸占子的想法是很荒唐、很下作的。
,处事小心谨慎有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林冲在野猪林之前,就是个大大咧咧的性格,要不然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被陆谦骗取喝酒,让自己娘子险些就给高衙内糟蹋了。要不然也不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就有人追着他卖宝刀,而他毫无察觉;也不会傻乎乎地被人诱到了白虎堂,自己手里还捧着宝刀,拿着现成的证据,被人逮个正着。野猪林董超薛霸谋杀未成,倒也给林冲一个教训,从此后,林冲变得处处小心谨慎。在柴进府上,经住了洪教头三番两次的蔑视和挑衅,一再确认了柴大官人的意图以后才出手,一棒干翻了洪教头,在柴进面前博了个印象。在草料场也是得益于小心谨慎才侥幸躲过了陆谦和富安故意放的一把大火,救了自己一命,听到了陆谦和富安私下的一番谈话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在这里,谨小慎微成了他救命的利器。
第三,压抑隐忍换不来一生平安。
林冲的性格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压抑隐忍,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这样性格的人,总以为自己的压抑隐忍能换来别人适可而止,能为自己换来一生平安。岂不知,你越是压抑隐忍,往往越是助长了他人的嚣张气焰!应该是能忍则忍,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看看高衙内等人,为了霸占林冲的娘子,连环四条毒计——骗林冲去樊楼喝酒,好让高衙内趁机霸占林娘子;卖刀给林冲,再诱骗林冲持刀进入白虎堂;买通董超薛霸,要他们俩在野猪林结果了林冲的性命;陆谦、富安不远千里从东京追至沧州牢城营的草料场,想要一把火烧死林冲。林冲一路压抑隐忍,却换来高俅等人的步步紧逼,甚至要置之死地而后快!林冲后来上梁山投奔伦,又遭伦欺辱、刁难,林冲也是压抑隐忍,最终实在忍无可忍,才出手火并了伦!
忍是一种境界,不过凡事要把握度,忍过头了就是懦弱,要能屈能伸,有自己的原则底线。总之,林冲的一生让我觉得很纠结,我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种感觉,我曾一度进入电视剧中的状态想为他做点什么,完全忘记了这只是一部剧而已。
我想,多年以后,当我再次重看这部剧的时候,或许又会有不同的体悟,相信那时会有更多思考。但我也希望自己还能想现在这般真正进入剧中角色,体会他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