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于永城柿园汉墓的历史考释,通过壁画中的
TUhjnbcbe - 2025/8/9 8:56:00

从地理环境来看,芒砀山在大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就形成了,是由芒砀山、保安山、僖山、夫子山、铁角山等二十多座山丘构成的。地质方面,大多是基岩残积带、山丘谷地、岗坡地这样的地貌区,主要是青灰岩,也有一些石灰岩和花岗岩。

芒砀山群属于那种被剥蚀的残丘,其中海拔最高的是芒砀山,其余山峰分散围绕着它。每个山丘都有着存在了千年之久的文物古迹以及珍贵文物,给研究汉代梁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关键的史料。

芒砀山是西汉梁国境内独有的山群,那时离梁国的国都睢阳有九十多公里,是修建陵墓特别好的风水宝地。

在古代人的想法里,墓地风水好不好影响可大了。往大了说,能左右整个国家稳不稳定,还有王朝会不会换;往小了讲,能决定一个家族是光荣还是衰落,以及子孙后代是不是兴旺。

汉朝那时候的梁国占着整个领土里的肥沃之地,在诸侯王里算得上是大国。从史料来看,西汉的梁国在汉高祖五年(前年)分封的,前五代梁王彭越、刘恢、吕产、刘立、刘揖都因为犯罪被砍了头,所以没埋在芒砀山。

据文献资料讲,梁孝王刘武将他封国内的芒砀山当作自己的墓室。之后梁国那些世袭的诸王也都在芒砀山的各个山头给自己建墓室,时间一长,芒砀山就成了规模很大的梁国陵墓区。

汉景帝刘启的同胞弟弟梁孝王刘武,打小就被他母亲窦太后宠爱。公元前年被封为梁王,公元前年在睢阳病死,谥号是孝,埋在了永城芒砀山。

从梁孝王刘武开始,接下来有共王刘买、平王刘襄、顷王刘无伤、敬王刘定国、夷王刘遂、荒王刘嘉、刘立和刘音这八代梁王,一共经历了一百多年。

梁王刘立由于犯了杀人罪被降为庶民,后来在汉中去世,没有葬在芒砀山,其他的梁王都葬在芒砀山墓葬群那里。

据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所记载,汉高祖刘邦路过芒砀山,在这儿斩蛇然后开启起义,这地方也能说是大汉王朝思想萌发之处。

汉高祖创建汉王朝之后,曾重返芒砀山游玩,还在他斩蛇起义时藏身的紫气岩前高声吟诵大风歌。等到汉文帝刘恒即位,就在紫气岩前修筑了高祖庙,以此彰显汉高祖刘邦的伟大功绩。

梁孝王挑芒砀山当墓地,一方面觉得芒砀山的紫气岩有王者的气象,觉着自己能当帝王;另一方面是对汉高祖刘邦怀着敬畏的心,盼着汉高祖能保佑他的子孙一直延续,将来能当皇帝;还有就是芒砀山大多是青灰岩,石头质地青翠,适合建陵墓。

那时候的芒砀山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挺好,工匠工艺水平高,冶炼技术也先进,是建墓地的绝佳之地。

这些因素在《水经注·获水》里都能找到史证,秦朝把这个地方叫砀山县是因为山上有石料。这么一看,芒砀山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开采石料了,这给梁国墓葬群的修建打下了基础。

据发掘的资料表明,梁孝王后墓和柿园汉墓道里的每一块封石都编刻着号码、尺寸、位置以及层数。这就意味着在建造墓室之前,就对墓室的整体情况做了精细的设计。

梁孝王墓是建在山体上的石崖墓,这在全国是最早的。打造这种石崖墓得在山体内打凿,不光得有高超的采石和凿山技术,还得让工匠清楚山的走势以及山内水流的方向。

墓道封石的顶部重压被两壁分解,让封闭性更牢固,这遵循了力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墓室里墙壁的四个角都是90°垂直的,主室在中心位置建造,整体左右对称,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测量的办法。

考古资料显示,在芒砀山发现了打凿石头工具以及冶炼铁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清理墓室出土物品时,能看到精致的铁斧头、铁锛、铁锹等工具。这意味着在西汉梁国时期,铁器已经被广泛使用。所以,西汉梁国境内的芒砀山是当时建造陵墓群的绝佳地点。

据发掘资料,梁孝王刘武和他妻子李氏去世后,没把自己埋在芒砀山主峰那里,而是埋在了芒砀山主峰南边的次峰保安山上。这保安山比主峰矮点,南北走向,占地80多万平方米,海拔大概.5米。

其一,汉文帝因为要纪念汉高祖,就在芒砀山紫气岩前汉高祖刘邦斩蛇的地方建了一座高祖庙,他出于对祖宗的敬重,肯定不敢在祖庙前面修墓室。

第二,主峰的南半部分有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墓,孝王刘武是一心想要继承王位的藩王,当然不愿意和起义失败的“隐王”陈胜葬在一块儿。第三,芒砀山的顶峰南部很陡峭,东南西北走向的山体比较宽厚,不是建陵墓的最好地方。

虽说主峰南边的保安山海拔不如芒砀山高,不过保安山是三座山峰连在一起的,有南峰、北峰和东峰。从空中看,就像一只准备飞起来的凤凰。东峰那圆锥形的山顶像是伸长脖子鸣叫的凤凰头,南北走向的南峰和北峰就如同凤凰的两个翅膀。

凤凰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梁孝王把自己的墓室定在保安山顶南峰。打那往后,历代梁王纷纷在芒砀山的各座山峰修建陵墓。

柿园汉墓建在保安山东南部米的山丘上,墓室墓门朝西北,跟梁孝王刘武的墓西北相对。有记载说,这柿园汉墓在年5月,被当地村民开山采石时给炸开了,接着就报告给了文物局。年7月至年,河南省商丘文物局和永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马上对这座墓进行挖掘清理。年,这座墓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墓室多次被盗,可还是出土了众多珍贵的随葬品,像1枚金币、钱窖里的万枚铜钱、金缕玉衣的残片、43件陶俑、一万余件鎏金车马器和兵器,还有四神云气图壁画等等,这里面最珍贵的要数主室顶部的“四神云气图”壁画。

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这座墓的主人大概是梁王中的一位。考古专家通过庞大的战车排列状况以及和梁孝王墓的位置来分析,认定墓主是梁孝王的长子梁共王刘买。

西汉梁共王墓就在芒山镇柿园村旁边,所以叫“柿园汉墓”。保安山大概有.5米高,是一座占地80多万平方米,顺着山朝西北建的石崖墓。

刚发现那会,保安山表面盖着一层杂草疯长的平展封土,周边还有陵墙的残壁,这应该就是陵园,在墙壁外头发现了20多座中小型的石棺附葬墓。山顶地面下面是薄薄的页岩层,两米往下是石灰岩层夹着混合页岩层,到五米以下就是石灰岩了。

墓室是从保安山西面的山脚下往东穿过山体凿出来的,年村民开山采石用炸药炸山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墓,那时候墓道和墓门都已经露出来了,听说是盗墓人挖盗洞弄的。柿园梁共王墓规划得挺合理,墓室有墓道、斜坡甬道、巷道、主室以及8个侧室。

墓门入口那里,有一条自西向东开凿出来的墓道,长60米,宽5.5米。在墓道东半部分的底部,有个长方形平面石凹槽,长10.5米,宽4.56米。这凹槽里面放的是西汉早期的榆荚形铜钱币,约万枚,重达3吨。

墓道里很有规律地放了43个高78厘米的陶俑,像守门俑头上戴着冠,身上穿着彩绘袍;还有彩绘侍女俑是站着的,身材修长,姿态特别美。

墓道两边各自站着两组大概50厘米高的骑兵俑,每组20个。它们身上的彩绘还能瞧出点儿,衣服都烂了,身上配有剑或者戟这类武器,腰上有饰物,摆出弯弓骑马的架势。

骑兵俑前后放置了两万余件随葬器物,像24辆鎏金银、铁质的车马器,还有铁剑、弩机等。出土的车马器大多是鎏金刻花的铜环、项圈、马衔、伞柄之类的青铜明器,车舆上绘着云气、穗以及菱格这样的纹饰,兵器多是铜镞、铁剑铜弩等东西。

墓道的东端连着甬道,甬道全长16.5米、宽2.4米、高2.05米,从西向东是下降的。在墓道和甬道里,有多块用于封堵墓葬的刻石,刻石上刻着尺寸、日期、刻工的姓名还有监督机构的名称啥的。

从斜坡甬道往西走进主室,中间有5.1米的平行通道,走过通道就能进到墓室的主室。主室是个长9.2米、宽5.2米、高3.1米的长方体。墓室顶部和墙面分两层,里边是泥灰,外边是白石灰。四壁顶端有56个凹槽,根据发掘资料,槽里还留着朽木。

墓室底部被分成了两部分,东边是个长5.8米、宽4.4米、深0.3米的长方形凹槽,在凹槽北端有一条用于排水的自然形成的岩石缝;西边是占主室三分之一面积的大平台。

依据考古资料里的遗物来看,靠近墓门的1号侧室应当是棺室,这个室里东壁西壁的顶部以及四角都刻着凹槽。

墓室中央,右边2号侧室存了好多钱币,左边3号侧室有青铜器,右边4号侧室没出土啥遗物,所以看不出这室干啥用的,后壁5号侧室放着衣物、朱砂之类的东西,6号侧室用途不清楚。

在后壁3号侧室跟6号侧室之间的左边存在一条长形的通道,这通道两边各自建有两个小侧室。7号侧室配备了沐浴的设施,8号侧室安有脚踏式的厕所和冲水的水井。

这么一看就知道,柿园墓室跟地面建筑整体的特征是相符的,各个部分相互连着,啥设施都有,布局也挺合理,还互相通着,就跟地下宫殿似的,能让墓主人死后灵魂的生活照样富裕。

到现在的壁画留存里,完整的墓室壁画本来就很少,从西汉早期到现在发现的只有四神云气图壁画,这算是西汉早期最典型的四神题材的墓室壁画。

据史料讲,在汉朝的时候,画家就是百种工匠里地位挺低的画工,归皇家官府管,只能在宫殿墓室的墙壁,还有服饰、器物上作画当装饰。

据历史古籍讲,大家熟悉的西汉时期宫廷画家就6个人,像画工毛延寿,擅长画人物,画得特别逼真,画王昭君的人像最有名。汉朝时候的绘画延续了战国以来写实的特点,倾向于写实的传统。

在《后汉书》里,张衡说“画工不爱画真实的东西,就爱画那些虚拟的鬼魅,原因就是实物不好画,虚假的东西能没完没了地画”,这说明汉代的绘画工匠面临写实方面的难题。

根据出土的汉画文物史料来看,汉代的绘画写实水平不算高,常采用平列和填充式的结构。不过,整体的布局疏密得当、气势宏大、风格饱满热烈、主调清晰明确,有着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特点,给中国工笔重彩画提供了关键的史料,蕴含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年5月,开山采石的村民偶然发现了柿园汉墓,顺着盗墓者弄出来的盗洞进到墓室主室,看到了主室顶部色彩鲜艳的壁画。主室的南壁、西壁,还有墓门口西壁往北的通道口,都画着壁画。

顶部的壁画是完整的主体壁画,墙壁四个角那里的壁画是蓝红相间的菱形穿璧纹饰。这主体壁画主要色调是朱红色,画的有青龙、白虎、朱雀、怪兽,还搭配着仙山、灵芝、花卉、云纹之类的纹饰。所以,考古专家给它取名叫“四神云气图”。

墓室南壁和西壁上的壁画是连在一起的,那红黑色调以及神物的内容,跟主室顶部的壁画很相似。

两边的墙壁连起来画成了一株特别大的灵芝,中间画着一座高高耸立的神山,山的中间站着一只正在鸣叫的朱雀,还有一棵向外伸展但没树叶的大树,东段是一只往山下跑的白豹子,就跟仙境似的,这两幅壁画的四周也都画了云气纹和规则的边框装饰。

村民发现,这墓室壁画刚发现的时候特别惊艳,村民进墓查看时不小心弄掉了一块顶部壁画,留下圆点状的痕迹,个别地方还被盗墓者给损坏了,垂直壁画的下方有好多随意用棍棒捅捣和人为刻画出来的不规则痕迹。

墓室发现之后,由于原来的环境遭破坏,墓室内好多地方都有霉斑,蜡烛和橡胶冒出的大量黑烟粘在壁画表面,导致壁画颜色变暗了。

墓室开放后,湿度变大,壁画里的水分多了,让灰泥层松了,有的壁画和墓室墙壁分开,出现空洞、开裂、龟裂还有脱落的情况。

外部环境的干和湿来回交替,这也是让壁画出现龟裂的原因之一。那种湿度很高的环境,更是致使壁画胶黏剂功能变弱、壁面翘起脱落的关键因素。经过考古专家们的探讨,在年,专家把顶部的四神云气图壁画揭取下来,交给了河南博物院,一直保存到现在。

在柿园汉墓的发掘中,壁画的原始环境遭到了破坏。为防止壁画再受损害,年专家经过考察商定,把四神云气图壁画揭取下来保存。

年5月,河南古代建筑研究所跟商丘文物局以及永城文物管理委员会一起对四神云气图壁画展开揭取工作。过了一年,四神云气图壁画分阶段被成功揭取,然后交给河南博物院保存。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永城柿园汉墓的历史考释,通过壁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