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体长两米的鳄鱼正舒服地享受着阳光浴
浑然不知危险已经靠近
睡梦中它刚察觉到些不对劲
还不等睁开眼清醒清醒
就猝不及防地被美洲豹一口叼住了命运的后颈
在大猫眼里鳄鱼也是鱼,只要是鱼就能吃
美洲豹叼起并不那么肥美的大鱼
心满意足地离开
比起自然界凶猛的大猫
家猫似乎温顺得多
但是通过研究发现
家猫喜欢吃38摄氏度左右的食物
正好接近野外猎物的体温
想想人类自己的体温
是不是觉得后颈发凉呢
家猫有96%的基因与相同
习性也与猫科中所有的成员相近
野外的大猫,大部分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杀手”
那么在驯化了人类的猫主子身上
究竟还残留着多少野性呢
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
猫与非洲狮个性相似,包括“杀手”的本性
这个正在用生命吸猫的男人叫凯文
是个狮语者
他认为正是自己能和大猫沟通
才成功在狮群中存活了下来
“我认为狮子更喜欢群居
友善而又富有感情”
凯文经营着一个拯救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区
从事狮子保护工作已有二十年之久
很多人看到凯文这样撸大猫都会觉得他疯了
但凯文却相信他能够和33只野生大猫亲密地生活在一起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
它注意到大猫发怒的征兆
首先是晃动尾巴、耳朵向后缩
接着开始炸毛或者故意露出自己的尖牙
这些小动作都意味着你把它惹毛了
放在猫主子身上也适用
猫科动物的面部肌肉比人和狗都要少
这也就是它们有时看起来异常高冷的原因
猫主子会用肢体跟人进行交流
尾巴翘起来代表猫主子今天心情不错
可以勉为其难地让人接近
摇尾巴则意味着它们很焦虑
希望人类好自为之
眼神接触对猫主子来说也很重要
这个铲屎官正凝视着猫主子
向它表达自己的爱意
但对猫主子来说
你一直瞅它就是在挑衅它
这不,猫主子已经蓄势待发打算教她做人了
幸好这位铲屎官也懂得
慢慢眨眼睛可以向它表示自己并非威胁
这才重新获得了猫主子的信任
还摸到了猫主子尊贵的小脑袋
很多家猫的习性都源自于他们的野性
历经一千万年的进化
家猫成了猫科中的成员
他们从体格更大、野性更强的同类那里
继承到了对“杂技”的喜爱
东南亚的森林里
大猫们寻找食物和巡视领地的方式就是攀爬
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是云豹
如今云豹仍然生活在树梢上
它们非常敏捷,飞檐走壁无所不能
云豹身上花纹和丛林中斑驳的光线类似
可以帮助它们在森林里伪装自己
猫主子也继承了这种攀爬的本领
它们的软乎乎的肉垫可以感受震动
以此来判断路线的安全性
猫科动物也是天生没有恐高症的哺乳动物
但是,等爬到树顶上
家里的猫主子就比不上它们会爬树的同类了
因为长期养尊处优,猫主子的本领生疏了不少
这就是总有些猫咪兴冲冲地爬上树
最后却发现自己下不来的原因
当你看到高处的猫主子爪子朝前,犹豫不安的时候
这就表示必须赶紧出动,去帮它一把了
这些云豹幼崽们正在学习攀爬
小豹子们才三个月大
它们醒着的时候无时无刻都在玩耍
小奶猫也是这样学习的
它们都通过观察和重复练习来掌握攀爬的诀窍
当小猫玩耍时
大脑会释放一些让它们感到愉悦的化学物质
来帮助它们继续学习和玩耍
而成年的大猫们最喜欢的玩耍方式就是藏匿和突袭
凯文常常会被他重达公斤的大猫们扑倒
“就像是一种恶作剧
你看它躺在地上边打滚边笑
又抓住我了”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凯文所受的咬伤和擦伤
都医院抢救的地步
猫科动物会根据自身特有的方式和地形进行伪装
猫主子也一样
体轻色纯的猫科动物喜欢在草地上捕猎
通常会在黎明和黄昏时分行动
但一种猫科动物却是例外
这个腰细腿长的“超模”就是非洲猎豹
它正迈着优雅的步伐
挑了个大中午在热带草原上捕猎
当它们开始追捕猎物时
时速可达70英里
猫主子们没有猎豹的大长腿
但它们也继承了这个本领
时速可达30英里
大猫身上的花纹在他们捕猎的过程中
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比如猎豹脸上的黑色条纹能够反射光线
人们认为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瞄准器
有一种大猫正因为毛色浅
曾被专家认为不利于它们捕猎
它们就是白狮
“快点我们出发吧”
这对漂亮的姐妹花被韦斯特捡到时才5天大
如今都快满9个月了
她们似乎完全没意识到犬类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因为从小一起长大
人类挚友和丛林之相处得非常融洽
韦斯特每天会带着两头幼狮和狗一起外出
“走出家门和狮子一起玩耍、
你瞧它们在草丛里的样子它们喜欢这样”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的白狮仅存头
它们是一种比大熊猫数量更少的动物
猫科动物的领地意识特别强
它们会尽可能使用气味来标记自己的领地
此外还会使用抓痕,或者用尿液标记
猫的嗅觉比人类要灵敏14倍
通过嗅觉,它们能快速辨别出谁才是这片区域的老大
并开始争夺地位
这就是你的新沙发经常成为猫主子必争之地的原因
猫主子全身,甚至是肉垫上都布满了气味腺
当它们用爪子抓挠时
会释放出强烈的气味信息
这可能也是你沦为和沙发一样下场的原因
它们以此宣告自己的所有权
如果你有两只猫,就意味着更多的标记
猫科动物的叫声分为咆哮和咕噜声两种
像美洲豹、、狮子等大型猫科动物一般会咆哮
而猎豹、山猫这些小型猫科动物则只会发出咕噜声
当猫主子觉得满意时
它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但只会咕噜叫的猫无法保护自己的领地
所以小型猫科动物会长时间来回巡逻
像这只体型只有家猫两倍的狞猫
就正在进行日常巡逻
它的活动范围相当于个足球场那么大
一只家猫能跳1米多高
狞猫则能跳到2米,以坐姿起跳时可达3米
这只白虎妈妈找出了它在水里冷藏的猎物
它不会直接把食物带给幼崽
而是把肉藏在芦苇丛里让孩子自己寻找
慢慢地令孩子们习惯自己捕猎
在人类家中也能看到猫主子类似的行为
家猫会教自己的幼崽捕猎
它们把猎物当成学习工具
即使他们没有幼崽
科学家认为
猫主子带回猎物的行为,是在教你捕猎的技能
没错,猫主子就是在把你当小猫养
经过漫长的演化
很多猫主子已经无法离开人类的饲养了
无论它们曾经有多么威风
现在只要没有人类照顾的
就会被统称为“流浪猫”
所以务必要善待自己的猫主子
因为它们不再四海为家了
有你的地方才是它的家
南非小伙和33头非洲狮生活在一起,每天“拿命吸猫”!纪录片